日期: 2006年1月10日
來源: 瀟湘晨報
張衛健: 三起三落永不言敗
香港是個允許藝人起死回生的地方,從薛家燕、鄭少秋、汪明荃到譚耀文、陶大宇、歐陽震華、尹天照等,幾乎每年都有一兩個“鹹魚”異軍突起,稱霸江湖。老不是問題,不紅也不足懼,關鍵看你有沒有足夠的耐力和信心等到時來運轉的一天,誰笑到最後,誰才是英雄。但是像張衛健這種在娛樂圈沉浮十七年,三起三落的例子,還真的很少見。
張衛健1984年獲得“新秀歌唱大賽”冠軍時,張學友還沒有參加“全港十九區歌唱比賽”;郭富城還沒有來台灣拍廣告;黎明仍在英國寄宿學校忍受嚴厲舍監的欺負。由此可知,張衛健出道有多早。
出道早並不代表星運好,張衛健的星途是從“坐冷板凳”開始的。錄唱片沒他的份,派給他的角色不是別人的弟弟,就是大哥的跟班,跟跑龍套沒兩樣。
1991年憑《老友鬼鬼》一炮而紅。
1992年,是張衛健演藝生命中值得大書特書的一年,苦熬了八年的他,在《我愛牙擦蘇》中演活了醜陋逗趣的牙擦蘇,終於嚐到走紅的滋味。 “瘦田沒人耕,耕出來有人爭”。張衛健一下子成為人人爭搶的大紅人,同時主演四部戲,另有四部片約等他點頭,他無厘頭的表演方式,被稱為周星馳的接班人。這是他打出的第一個高潮。
但是好景不常,與經紀人鄭則士的合約糾紛,令張衛健星運一落千丈,被迫棄守香港,轉往台灣發展,簽約現代派唱片公司,同時積極經營戲劇表演和綜藝主持,三管齊下,很快打出局面,最紅的時候,他同時主演台視八點檔《江湖小子》和主持《飛躍星期天》、《綜藝夜總會》兩檔綜藝節目。
演藝生涯的第二個高潮:《西遊記》。
直到無線邀約主演《西遊記》,張衛健才返回香港,1996年,他創下了演藝生涯的第二個高潮,他主演的孫悟空以及其口頭禪“Yo!使乜驚呀!”,風靡香港大街小巷,收視率刷新歷史紀錄,但因種種主客觀因素,他與無線關係破裂,不得已再度回到台灣發展,過早終結了這銳不可當的第二個高潮。
經過多年成功與失敗的磨煉,那時的張衛健已變成一隻“打不死的蟑螂”,唱片滯銷、公司收盤、主演的劇集成為收視毒藥、主持的綜藝節目黯然下檔,都未能動搖他的信心,善於審時度勢的他,立即轉投周令剛旗下,將演藝基地移至北京“飛騰片場”。
亞視借《方世玉》打敗無線。
一部《少年英雄方世玉》成就了張衛健捲土重來的第三個高潮,他那張毫無倦態的娃娃臉,猶如浴火重生的鳳凰,越戰越勇,楊登魁投資上億的金庸大戲《鹿鼎記》,立即請他扮演韋小寶,該劇為華視保住台灣收視第一立下汗馬功勞,也再圓張衛健衣錦還鄉的夙願,而且在香港無線改名為《小寶與康熙》隆重推出,並勇奪36點收視。張衛健因該劇再次身價倍增。他的17年沈浮給我們一個很大啟示,就是:絕不輕言放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