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日星期五

【粉絲】想對質疑張衛健演技的朋友們誠懇地說一些心裡話

日期: 2020年4月3日
來源: 微博 | 絕世名伶

想對質疑張衛健演技的朋友們誠懇地說一些心裡話

前兩天無意逛到豆瓣上的《大帥哥》的討論區,看到依舊不少人抱著“演技”的話題吵得不亦樂乎,突然想起自己好歹也算是個觀眾,便忍不住還是要嘮嗑幾句。

首先要聲明一點,以下內容屬於理性探討,我不代表任何人,僅提出我的個人觀點,如果本身就對演員有成見,為黑而黑的人不看也罷,畢竟這世界上有一見鍾情,就有一見不爽,喜歡或不喜歡一個人都是不能強求的。有意見的朋友可以留言,但請文明發言,拒絕口吐芬芳,惡意引戰和拉踩他人。


作為一個從八十年代末開始接觸港劇、台劇、新加坡劇的老劇迷,我的兒時印象除了金庸古龍的刀光劍影,瓊瑤的痴男怨女、豪門商界的你死我活、林正英的殭屍鬼怪之外就是周星馳的爆笑無厘頭。曾經有一年幾乎每隔兩個月就可以看到星爺的新作,這也是我對這種喜劇風格的初心,給我的童年帶來無窮歡樂。然而到了《唐伯虎點秋香》的時候,我發現我笑不出來了。

與劇本、演技、製作沒有任何關係,只能說就像一道好吃的菜,同一種口味讓你連續吃上一年,大概很多人也會和我一樣找不到感覺了。 (提星爺沒有其他意思,只是站在觀眾立場上敘述對於無厘頭喜劇風格心裡變化的過程,畢竟星爺是締造者和集大成者,這是我個人的真實經歷,無任何誇大其詞,他的地位在我心裡也是不可替代的。)

我的童年笑點幾乎都被牛逼的周星馳承包了,有一度我甚至疑惑自己的口味是不是被養得太刁了導致看同類型的片子都食之無味。

於是我很長時間不想再看無厘頭喜劇,其中也包括當時走周星馳路線的張衛健的作品。

他在和星爺差不多的同一時期拍了十幾部電影,至今我只看過四部,那時候他還沒有形成鮮明的個人風格,表演風格的相似也讓他被打上模仿的標籤。

好在當時正值港劇的高光時期,也保證了張衛健產出的電視劇質量,記得當年內地引進的《日月神劍》、《巨人》和《龍兄鼠弟》都是我的童年經典下飯劇,特別是後兩部,能把已經被類型化的角色演出不一樣的感覺和深度,這也是我第一次重新認識張衛健的演技。

如果說最早喜歡張衛健是因為他的歌聲和顏值,那麼96年《西遊記》的播出成功刷新了我對無厘頭喜劇的固有認知,再到後來的《少年英雄方世玉》、《鹿鼎記》等一系列作品時,我已經對他和星爺的風格做出了一個相對清晰的劃分。



幾乎質疑張衛健演技的人都是相同的觀點:“他演什麼都是自己。”要不然就是“表演得太浮誇了。”

我可以理解,因為張衛健的個人風格太濃烈了。

喜劇是一種特殊的表演形式,它不像正劇,一舉手一投足只要符合正常人的標準,不齣戲,不做作就算合格。

但喜劇總不可能單純靠用嘴巴講笑話來支撐吧!

豐富俏皮的肢體語言,詼諧幽默或中二到逆天的對白,適當出位的表情都是不可或缺的。

卓別林、憨豆先生,金凱瑞.....這些耳熟能詳的喜劇大師都有自己的一套表演模式。

所謂收放自如,張弛有度,抑揚有致是一個成功的喜劇演員必須具備的素質。

當然,和所有表演一樣,一個喜劇演員做表情的時候眉毛要挑得多高,眼睛要瞪得多大,小動作要怎麼做才適合,台詞要長還是要短,語速要快還是慢,開心的時候嘴巴要張大點還是小點,牙齒要露幾顆,傷心的時候要涕淚交加還是小聲哽咽…...每位觀眾都有自己的標準。

演技不是玄學,但觀眾也不是專家,看片不就圖個開心樂呵,不見得每個人都有耐心去深挖角色,很多時候順眼不順眼還是靠感覺。

我喜歡張衛健的風格沒有什麼很複雜的理由,就是“舒服”。

行雲流水般的動作,流暢深厚的台詞功底,生動活潑的表情,可逗比可嚴肅的形象,還有駕馭數分鐘長鏡頭的精湛表現都讓我感覺很舒服。

眉目蘊真情,哭笑皆動人,舉手投足都是戲。這是我心裡對他演技的看法。

看到這裡,大概會有人說我還是戴著粉絲濾鏡,不夠客觀。

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口味,酸甜苦辣,濃淡深淺,各花入個眼,假如真能做到絕對客觀,也就不存在一千個觀眾心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了。

特別是喜劇這種需要超出常規表現方式的風格,很多時候,你眼裡的恰到好處在別人眼里或許就是尷尬做作,你吐槽的瘋瘋癲癲說不定就是別人心裡的演技炸裂。


在張衛健最紅的那些年,他的劇可以用霸屏來形容,長時間密集播出一種風格雷同的作品,可以想像,哪怕不討厭他的人也難免有厭倦的感覺。

無論是一開始就不待見他的表現方式,還是看多了消化不良導致反感,都再正常不過了。

張衛健大概也知道這一點,所以很早就開始試著轉型,從一人分飾兩角的《方謬神探》,還有那部虐到我不敢看的《阿有正傳》都可以看到他滿滿的誠意,可惜的是,當觀眾習慣了他原有的味道,切換了另外一種畫風後反而變得難以接受。

我的理解是,不是他不想改變,而是這個市場不讓他改變。

天知道當年看了那個腹黑的方天謬後,我做夢都想讓他去演一些正經或反派的角色,但在被市場定型後最輝煌的那些年幾乎是不可能的。

這一點從後來的《隋唐英雄》可以看到,許多觀眾追劇的衝動的依然是那個嘻嘻哈哈,逗比搞怪的張衛健。

就像張衛健當年走喜劇之路也是因為周星馳掀起無厘頭的熱潮,公司想把他培養成接班人讓他拍大量同類電影一樣,現在的市場依然是以某一款風格為導向,就是什麼類型受歡迎就拍什麼,從仙俠劇、宮鬥劇、職場精英劇,再到近期據說還有幾十部等待上映的耽改劇,每隔一段時間總會看得網上有人吐槽看同類型的劇看到吐。


如今的張衛健早過了知天命的年紀,他的生活重心已不是工作,而是家庭和公益事業。 《大帥哥》是他為了喜歡他和喜歡看粵語港劇的觀眾們送上的一部作品,雖然服化道和五毛特效確實簡陋到一言難盡,劇情也不算特別出彩,但不可否認,他和其他所有演職人員都已是盡力做到最好。

雖有遺憾,但我依然感激。畢竟在競爭激烈、新人輩出的流量時代,能夠看到他的大男主劇真的很不容易。

只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

一個人想被所有人認同是不可能的,就算是金子,也還是會有人視金錢如糞土。打心裡就不喜歡張衛健的人永遠都不會因為我說的話改變看法,我也無意去改變別人。

我更不想也不會去神化或吹噓他的演技。

因為娛樂圈還有許多大家都熟知的優秀喜劇藝人,無論是相聲界、小品界、話劇界還是活躍在大熒幕上的,都各有各的實力,各有各的精彩。

然而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位置,我把這個位置留給了張衛健。

他或許演過爛片,但從來沒有演過爛角色。

我希望理性的觀眾能夠撇開原有的成見,換個角度來評價他的作品,雖然合不合口味這事真的是因人而異,勉強不來,只願每一個認真看他的作品的朋友們都能夠在劇裡的悲歡離合中收穫人生真諦,發自內心的開懷大笑,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快樂。

(文中圖片均來自我以前蒐集的娛樂雜誌的相關報導掃描,封面來自網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