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按:
不知道是否因為是熟悉的事跡,我總覺得整篇好像是東拼西拼出來的....
而我肯定曾在某些報導中讀過當中的好些段落....
另,很同意其中下面這句:
「二十世紀80年代初迄今,張衛健幾乎成為香港乃至海峽兩岸娛樂圈的經典範例。
沒有人比他享受過更多的榮耀,也沒有人比他承受的痛苦更多。」
他紅時,比任何一個都要紅都要熱,至少,在那之後就再沒有明星能有他那樣的凌厲氣勢;
而他倒霉時,又或重新再爬上來時,也的確不容易,亦帶點豁出去的悲壯。
跌過太多,亦跌得不輕,每跌一次又比之前更清醒,而每次也好像跟TVB有關....
日期: 2013年10月1日
書名: 《明星正能量》,第106 - 109頁
作者: 安思明
頁數: 256頁
出版社: 武漢出版社
ISBN: 9787543067127
活得清醒
============================================================
二十世紀80年代初迄今,張衛健幾乎成為香港乃至海峽兩岸娛樂圈的經典範例。
沒有人比他享受過更多的榮耀,也沒有人比他承受的痛苦更多。
低谷。跌宕。起伏。上一步跌倒,下一步他馬上站起。
寶刀不曾收起,一直鋒芒畢露著。只是觀者自己,偶爾會被那炫目光華灼傷了眼睛。
稱頌或者頂禮膜拜,甚或是流蜚語,對他從無殺傷力。
一個活得清醒的人,始終明確自己的位置。
============================================================
冗長的拍攝完畢,想來外面的天空早已染上一層薄薄的昏黃暮色。而蘭會所依舊瀰漫著奢華迷離的氛圍,數盞紅色宮燈掌起,氤氳著四周巴洛克風格的壁畫和吊頂,儼然營造出山中無甲子、歲月不知年的所在。張衛健終於得以在一把錦緞的椅子上坐下來休息。他靠在寬大的椅背上,燃一根煙,輕籲一口氣,似是再愜意不過的放鬆。半晌不語,只靜默坐著,彷彿在積聚某種能量。女伶自顧沙啞地絮絮而唱,這若隱若現的歌聲,成為他靜默的背景。
光頭,圓圓的腦袋。正是我們所熟悉的《機靈小不懂》中一休和尚的扮相。甚至他的臉,也是圓圓的,見慣了太多藝人的清容俊貌與瘦削,令人初看略有不適。眼神只覺無端機警,再度回眸,那機警已經幻化成了一份坦然和真誠。談起曾經的種種過往,語調皆是淡然。委實,經歷了娛樂江湖的滄桑歷練與紅塵翻滾,他的個性早已有了慣看秋月春風的淡定氣度。高處不勝寒的淒惶,辛苦打拼時的落寞,一切的一切,都是過眼雲煙。
傷痛不會令他止步,反而刺激他闊步向前
“其實有另外一個張衛健隱藏在鎂光燈下的張衛健體內。後者是娛樂達人,超級巨星,極具無厘頭的搞笑天賦,辭詼諧渾不吝,所演角色也是精靈古怪,插科打諢,毫無正經。而另外一個張衛健卻是清醒而縝密,甚至會匠心獨運地規劃自己的未來。他是凡人,也會受到傷害,只是傷痛不會令他止步,反而刺激他闊步向前。”
距離此番接拍徐小明的電影新作《奪標》,張衛健闊別銀幕已經五載。上一個角色,是吳君如的《金雞》。正是這部作品,成就了吳君如,第四十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她憑藉此片,榮膺金馬獎最佳女主角。而張衛健偕同梁家輝、陳奕迅、杜汶澤和黃秋生,甘當吳君如背後的綠葉。
五年的留白,是否足夠漫長到被世人遺忘?張衛健卻不以為然:“我沒有把它(拍電影)放在心上,一直沒有。”從1997年拍攝《少年英雄方世玉》開始,他即決定把自己的展重心放在整個東南亞的電視劇市場。自古英雄出少年,而彼時的張衛健亦是雄心勃勃。而最根本的緣由尚在於那時他與tvb的續約沒有談妥,令他感受到世間人薄涼。他輕微嘆息。這不覺已是十年前的事。不過這也令他由此而警醒,他對自己最初的期待,無非是“在香港認真演戲,走紅,然後鞏固住自己的地位。但是我最終認識到自己永遠不能只靠著tvb活下去”。
拍完《齊天大聖孫悟空》,張衛健在整個東南亞已是炙手可熱。於是有香港製作人找上門來請他拍新戲,張衛健開出了自認為合理的片酬,對方卻不以為然,甚至揚:“沒錯,你現在是很火,因為你演的孫悟空很火。可是我跟你說,你沒有毛,是不值錢的!除非你粘上毛,這個價錢我給你。”這令張衛健反思自己:“如果要成為更有影響力的藝人,整個東南亞還都不夠。 ”他把自己的市場目標進一步擴大:“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都要有我的戲在播。”
彼時的香港,一部分藝人或導演也已紛紛改槍換炮,投奔好萊塢。周潤、成龍、吳宇森……甚至劉德華和梁朝偉都意欲試探。別人問張衛健的意向,他回答得極為清醒:“全世界最多的人是中國人,我連有中國人的市場都不曾全然佔有,還去搞什麼老外的市場!”
時至今日,他一直在堅定自己最初的想法,矢志不移。 “我做到了。”如果滿分是10分,張衛健願意給自己目標的實現打上8分。他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去泰國遊玩,在路邊買榴蓮和火龍果時,注意到鄰近的商店裡在播放《少年張三豐》。又過數日,當他在路上行走,便現周圍的泰國人對他微笑示意,不時竊竊私語,更有人圍著他叫:“魔空魔空!”後來才知道,他們在喊“悟空悟空”,而及至再去到泰國,當泰國人多喊他“梅小寶”時,他知道他們是在喊“韋小寶”。種種跡象,令張衛健欣喜:“這裡的市場已經打開了。”而南非、澳洲、加拿大、英國等國因華人較多,更是手到擒拿。
與一般藝人不同,張衛健對於自己的規劃有著極清醒的認識。他對於藝人把自己全然交給經紀公司打理的做法不置可否,坦蕩而語:“我不曾見過哪一家經紀公司是全然為藝人著想的,都會把藝人當成搖錢樹來看待,缺少長期的規劃。”張衛健說,自己接下來的工作重心是拍電影。他笑,如果僅就賺錢而,拍電視劇是賺錢最快的。而拍電視劇的苦惱對他而在於劇本:“把一個精彩的故事寫成90分鐘或者120分鐘的電影劇本,會相當好看。”他拖長了聲調,並且把重音落在“相當”兩字上。 “可是如果我把它拉長,拉到30集,非常痛苦……”說到此處,他忍不住輕微皺起了眉頭。
所拍的片子,劇本也多由張衛健自己執筆寫就,他的才華由此可更見一斑。無可想像,在香港奢靡之都長大的他甚至對內地著名作家余華的小說《兄弟》有獨鍾。 “我對那本書非常有感覺,我也跟余華兄碰過很多次面,他說張衛健,你來演小說裡面的主人公李光頭再適合不過了。”談及此處,他不禁因悠然自得而莞爾。
猶記得張衛健事業輝煌時,曾被香港傳媒冠以“周星馳接班人”之封號。 “私下里沒有幽默感的人,不可能去拍喜劇。”而張衛健也坦,平時跟女友或者家人在一起時,自己講話是較少的。平時出去玩兒,大家一起坐車,他也寧願坐在車頭的位置,聽別人講話,看路邊的風景。 “不了解我的人,會覺得我私下里會很悶,但是我一點都不悶啊,只是沒有表現出來而已。”他大笑,“我認識的很多喜劇演員,平時也都是這樣。不會像在鏡頭前有強烈的表現能力。”
他笑自己曾經向周星馳“訴苦”,羨慕梁朝偉或者謝霆鋒那樣的帥哥。 “觀眾喜歡的,就是他們的酷和帥,比如梁朝偉憂鬱的眼神。而對我來說,拍戲最痛苦的不是通宵達旦不能睡覺,而是劇本的創作,怎麼樣可以更好玩一點,到了拍攝現場我依舊會想這句對白我用哪種方式說出來會更具喜劇效果,甚至洗澡、刷牙、上廁所也會苦思冥想……這個過程對我來說是很痛苦的,我也很不願意這樣子。”
採訪至此,我陡然現,原來其實有另外一個張衛健隱藏在鎂光燈下的張衛健體內。後者是娛樂達人,超級巨星,極具無厘頭的搞笑天賦,辭詼諧渾不吝,所演角色亦是精靈古怪,插科打諢,毫無正經。而另外一個張衛健卻是清醒而縝密,甚至會匠心獨運地規劃自己的未來。他是凡人,也會受到傷害,只是傷痛不會令他止步,反而刺激他闊步向前。心胸坦蕩盪,而思想也愈加深沉。攝像機可以拍攝出他揮灑自如的瀟灑外形,卻無法捕捉到他內在的靈魂和真實的感核心。兩個張衛健,如此完好地結合在一起,並非煢煢孑立,而是如影隨形。 “虧我思嬌的緒好比度日如年……雖然我不是玉樹臨風、瀟灑倜儻,但我有廣闊的胸襟和強勁的臂彎……”如果你只一味迷醉於他的過往台詞,那麼你只讀懂了一半的張衛健。
不放棄自己
“跑得不快時,沒有人會對你報以噓聲,或者攻擊你,因為別人對你無所期待。但是當你跑得很快,而自己又想停下來休息時,旁邊的人會催著你往前跑。但是問題在於,你不可能保持每一部作品都紅啊!我曾經創造過那麼多代表作出來,表明我是有能力的,只要我不放棄自己,一定會有第六、第七、第八部代表作品出來。”
張衛健相信“努力”的力量,更坦,其實目標實現的過程,可謂很難。 “真的是一步一步在走。”一步一步,聽起來何其微不足道,但於當局者,每向前邁出一步,都是一次心靈的掙扎,但也意味著一種解放。
衝出香港的第一步,他去了台灣。另一種說法是,張衛健的聲勢在香港已經開始下滑:頻繁的曝光,無厘頭的搞笑,令香港的觀眾不再捧場。據傳最窘迫的境況中,他甚至賣掉了當紅時買下的大房子。在台灣,他簽了一家知名度甚微的唱片公司。實際上,彼時的張衛健在香港早已經家喻戶曉,聲譽鵲起,以致根本不敢在銅鑼灣、尖沙咀這一類繁華地段公然露面。可是當他走在台北熙熙攘攘的忠孝東路上,居然沒有一個人認識他。他感到了巨大的失落。望著洶湧的人潮,他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目標設置得太高了:要衝出香港,要全世界的華人喜歡自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要走的路,比他最初想像的更漫長。
“那個時候,我告訴自己,別太把自己當成一回事。”他伸出手掌,往下放,“把自己降降降……一直降到最低的位置。我先自己不把自己當成大腕儿,回歸到一個新人的姿態。”
不跟唱片公司較勁兒,樂意接受分派的任何工作,因為是nothing,有機會表現自己即是很好。他開玩笑:“唱片公司也夠狠,完完全全把我當成新人。”
從台北去日月潭做一個演出,五六個小時的車程。張衛健連同造型師、經紀人等六人擠在一部空間狹窄逼仄的車子裡。到達目的地,演出單位只肯提供他們一個小房間予以休息。演出完畢,已是半夜。沒有酒店提供,於是吃完夜宵後,一行人又顛簸著原路返回。 “我半點怨都沒有,因為我知道,這是我必須付出的。”
剛到台灣,張衛健一句普通話都不會講。上綜藝節目,他只會講一句:“大家好!我叫張衛健,我從香港來。”就這一句話,他也是講得一塌糊塗,別人聽得一頭霧水。有時難免會被主持人“欺負”,講一兩句奚落或者嘲弄的話。 “我聽不懂,但是可以聽出來。”
而支撐他前行的,是他的信心:“我有種強烈的直覺,只要出一張唱片,我一定會紅。”果不其然,第一張國語唱片在台灣一出來,他的知名度便“砰”地爆炸開來。接連行的第二、第三張唱片,更賣出了75萬張的銷量。
“努力的人很多,不管是演藝還是其他行業,努力後沒有得到相應回報的也是大有人在,所以從這一點講,我是感恩的。”
在張衛健看來,身為藝人,保持自己的知名度才是最重要的。而保持知名度的節節攀升,最有效的還是作品。 《日月神劍》《西遊記》(tvb)《少年英雄方世玉》《小寶與康熙》……一系列的作品,令張衛健的演藝生涯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從峰頂到低谷,而後又反彈至上,戲劇性十足。 “跑得不快時,沒有人會對你報以噓聲,或者攻擊你,因為別人對你無所期待。但是當你跑得很快,而自己又想停下來休息時,旁邊的人會催著你往前跑。但是問題在於你不可能保持每一部作品都紅啊!”他自嘲地笑,“就算是張藝謀,他拍出的每一部電影也不都是《紅高粱》和《英雄》吧!”
而他現在的壓力,更多的是來自於創作和觀眾的期待。稍有不慎,別人便會感嘆:你不行了!不行了!近兩年,他嘗試著在心態上讓自己放鬆。 “演我的戲路的人,畢竟不是太多,我現在更多的是自己跟自己賽跑。只要我有好的劇本,好的創意,精彩的對白,我仍舊會釋放爆出來。所以我對自己仍舊充滿信心。”
同是諧星,周星馳可以三年拍一部戲,張衛健搖頭說自己做不到這一點。 “戲還是要拍的,飯還是要吃的,這個很現實。我曾經創造過那麼多代表作出來,表明我是有能力的,只要我不放棄自己,一定會有第六、第七、第八部代表作品出來。”
把朋友看成是有血緣關係的兄弟
他真實而率真的性格,跟他的演藝行業並無衝突。出道二十餘載,他自己的這種性格亦無多大變化。紅了以後,他照舊我行我素。他把朋友當成是有血緣關係的兄弟一樣看待,任何一個兄弟有事,彼此都會跑出來幫忙。
他列舉自己在娛樂圈好朋友的名字:許志安、蘇永康、梁翰文、鄭秀文、謝霆鋒……“霆鋒的年齡在我們的朋友圈子裡,絕對是最小的一個了。但他的思想,有時候比我們更成熟。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已經很早熟,所以他跟我們玩在一起,我們也完全沒有把他當成小孩子,完全沒有。”他細細思忖,“在內地的話,韓紅是和我們比較要好的。而在台灣,是林志穎。”
跟朋友在一起,最多的是去湊飯局,唱k,滑水,衝浪,打台球,還有買衣服。 “當然買衣服呢,我沒有試著跟韓紅去過。”他呵呵笑,“跟蘇永康去得比較多,他對時尚的東西很有研究,然後是許志安。”至於打台球,往往會選擇梁漢文。
“我們這幫朋友的交往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就是你問我的片酬多少錢,我馬上會告訴你。我問你唱一個演唱會酬金多少,你也會告訴我。我有重要的合約要談或者簽,都會跟彼此溝通:應不應該簽,簽多久。”凡此種種,都已經是高度的商業秘密,大家都會開誠佈公地談。
剛入行的時候,張衛健和許志安、蘇永康同屬一家唱片公司,張衛健形容自己那時是被安置在角落,全然無人理睬。而後者一出道公司即力捧。梅艷芳收許志安為徒,與梅艷芳合唱,蘇永康也出了粵語唱片。 “哇!那個時候,能與梅艷芳同台演出對我來說簡直是遙不可及的夢!”
再後來,張衛健的影響力日盛一日,電影、唱片滿地開花,而後者則開始式微。 “但是我們朋友的關係一樣,從來沒變過。”再後來,張衛健在香港開始走下坡路,而許志安又再一次爆,較此前來勢更兇猛,一舉奪得香港最受歡迎男歌手獎。蘇永康出了《男人不該讓女人流淚》的唱片時,張衛健已經開始紅透內地。
名利對他們的友絲毫沒有侵蝕。 “這樣的朋友是很難得的,我們都把對方當成是有血緣關係的兄弟一樣看待,任何一個兄弟有事,我們都會跑出來幫忙。”
面對娛樂圈的競爭,張衛健坦:“你不是要自己和別人之間築起一道圍牆,你不會擊敗他。不要想著如何去壓低別人,否則,他的成就會很有限。”
關於年齡,是他諱莫如深的嗎?他搖頭。 “你不會介意張曼玉今年多大,也不會在意劉德華的年齡是多少。”他笑,“劉德華的年齡不是比我還大嗎?其實我是看成就,而不是看年齡。如果以年齡論人,那麼梁朝偉不用拍戲了,李安也不用拍戲了。”
如何保持心態的年輕? “我喜歡自由,而不喜歡束縛。我不會因為有影迷在而不抽煙,也不會因為走在街上拿著煙不好看而不抽,如果狗仔隊願意拍,那就隨他好了。喜歡看我的戲,不是因為我很帥,而是覺得我的戲好玩兒,看了過癮。別人也不會因為我不抽煙而喜歡我,我不是賣外形,不是飛輪海,不是f4,只要我不是臭的男演員就ok了。”
張衛健真實而率真的性格,跟他的演藝行業並無衝突。出道二十餘載,他自己的這種性格無多大變化。不紅的時候,他不會出來應酬。那時有人好意勸慰他應該多去迪斯科舞廳,或者酒吧轉轉,有很多導演喜歡在那邊出沒,可以藉此擴展人脈。他搖頭:“我最討厭做這種事。”他堅信有麝自然香,他的作品賣的是自己的內涵,而非淺薄。紅了以後,他照舊我行我素。 “既然是大牌,為什麼不可以耍?”他開玩笑地說,“我不會因為別人的話而勉強自己,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