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TVB周刊,第796期, 幕後人語 Insider
《西遊記》編審葉廣蔭專訪 - 張衛健黎耀祥的成名劇
(續上篇)
張衛健兩度跳升
第一套編審劇作《怒海孤鴻》後,葉廣蔭創作了不少深入民心的劇作,當中包括令張衛健一劇而紅的《老友鬼鬼》及令他再次反彈的《西遊記》。
“張衛健的'三落三上',我相信有兩次都關我事。第一上,他仍未紅,是我好大膽叫監製張乾文起用他,因而令他一劇而紅。當編劇最開心就是用自己的文字將一個演員寫紅,等於師傅寫出柴九令黎耀祥演技淋漓發揮,劇本能幫助演員,同時證明自己的能力。第二上就是《西遊記》,當時仍未決定孫悟空的選角,而張衛健亦跌了下來,過了台灣當主持。我向監製劉仕裕提議找他回來,得到彭公(製作部節目發展分部助理總監彭濟材)和珍姐(製作部戲劇製作總監曾勵珍)的同意後,我就私下聯絡他。我們在《老友鬼鬼》時已經好熟悉,他經常來我家與監製一起閒談,有時度到過癮的橋,就會問他意見,'醒字派'這些口頭禪都是他的創作功勞。記得我打電話去台灣找他時,他表明剛在台灣找到立足的方塊,怕回港冒險。我都不敢'寫包單',只希望他相信我的劇本,他都有猶豫。最後交給珍姐去處理,終於得了,他又再次由一個好沉寂的空間跳上來,我同時還寫活了黎耀祥的豬八戒。”
============================================================
《西遊記》
與張衛健再度合作,葉廣蔭親自穿針引線,說服張衛健相信劇本, 最後令他再次爆紅。而當年的“綠葉王”祥仔,亦因為豬八戒的真我,既情深又縮骨個性, 大受歡迎而首次入屋。
============================================================
97年,葉廣蔭離開TVB,同時轉職從事創作行政、安排投資的創作總監,笑言自己在內地跑過幾十萬公里,超過十年,從而了解兩地對電視劇創作與劇本要求的異差。
“內地編劇在電視的地位很高,主宰性強,所以大多會兼任製作人。這是因為電視台競爭力好大,每年製作長達兩萬個小時/集的劇本,令行業好興旺。但在全國電視台能夠播出劇集的時間,只有八千個小時,餘下的1萬2千個小時都被扔鹹水海。競爭愈大,就愈明白劇本的重要性,因此內地編劇有價,著名編劇高達15萬寫一集,一年寫40集的劇已經有600萬人民幣收入,導致拍攝成本高昂,名演員抄價至80萬一集。由於劇本、導演、主角都貴,影響了內地的創作方式,兩個主角已花了百幾萬,已沒有錢再聘請綠葉,如果寫副線阿爸,真的只能找茄哩啡去演,又怎會識得演戲呢?加上觀眾看劇模式只重點看主角,一線主線亦好健康,主角一定好睇嘛。”
相對香港電視劇的多線發展,葉廣蔭解釋這是配合外景接廠的製作方式。
“如果只得一條線,演員不眠不休是會死的,劇情多線發展讓主副演員交替。事實,國內電視劇的飛躍,真的是這十年內,香港製作人將TVB的技術,包括:拍攝手法,分場手法,製作技術,轉移了給內地。以前內地的是文學劇本,幾千字一集,沒有形容,現在已十分接近香港模式。當年我到內地發展,亦有將技術傳授,因此香港對內地創作製作的貢獻是功不可沒。”
============================================================
《他在自天堂》
葉廣蔭鍾情於"古古怪怪"的神話題材,如《他在自天堂》中,周文健實驗被人造衛星撞落地球的天使,因此與李克勤實驗的吳福基發生一段天使在凡間的奇遇。
============================================================
《大頭綠衣鬥殭屍》
葉廣蔭喜歡神怪、殭屍題材,他說自己是個偏向古怪的人,所以十分鍾愛他創作的《大頭綠衣鬥殭屍》,但他覺得始終不能超越《殭屍先生》的水平。
============================================================
從事創作總監長達十多年,葉廣蔭觀察到各地編劇質素的發展:韓劇的進步與高成本水準製作、台劇側重改編日本漫畫以及重複套路、日劇走向強弩之末且未能有所突破,而經常備受評論的TVB港劇,他視之為編劇人才的搖籃地。
“TVB制度完善地培育新一代,讓你跟師傅,再看天分去吸收其技巧,所以編劇的成熟期大概用上7、8年時間,晉升為編審差不多十年。TVB的編審制度要求好嚴禁,所以每一位同時都是千錘百煉。早前面對挖掘潮,我相信能刺激良性競爭。
TVB的根底好,不過長時間真的沒對手,現在有新刺激,創作人為了維持最大的利益,會更落力寫好劇本。原本我也答應了加入友台,最後才決定回TVB。我是創作人出身,十多年來卻要我去找劇本而不是寫劇本,去年辭了職,重寫劇本,怎料媽媽生病中鋒,於是我停了內地的工作,返港陪她。一年後,媽媽走了,我收拾心情去處理她的身後事後,已執好行李之時,友台邀請我,直到簽約前兩日,我的前上司岑國榮先生(製作部節目發展分部經理)亦找我。思量考慮後,自己的目的是為了創作,當然選最好的平台,加上與友台未簽約,都不算毀約,我就是這樣適逢其會地加入了TVB。 ”
============================================================
年輕時的葉廣蔭除了鍾愛文字,同時好動外向,最愛戶外活動,出海駕船與游水,動靜皆宜。
============================================================
葉廣蔭出席《神探高倫布》的飯局,與一眾演員同樂,目前幕後士氣一致。
============================================================
闊別15年,看到TVB的變化與成長,當中令葉廣蔭最鼓舞的,就是《萬千星輝頒獎典禮》的出現,當中“最佳劇集”獎,他視之為幕後人的創作動力。
“劇集成功、人物爆紅,編劇、導演、演員是各佔三分一的功勞!就如台劇《流星花園》,飾演主角F4的言承旭、周渝民、朱孝天和吳建豪,原來是從鄉下挖出來,未演過戲的無名小子,因為劇本改編自日本漫畫《花樣少年》,加上台灣MV式的唯美拍攝手法,才令四子因劇成名。可見劇集成功,編劇與導演的功能是不能忽視。因此,我想藉著今次訪問向TVB反映,除了'最佳劇集'獎,我建議可再增添'最高收視劇集'去獎賞幕後,只要計算平均收視。因為'最佳'需包含欣賞指數,等於票房最高未必是最佳電影,當然也可以雙喜臨門。幕後人也有虛榮心,需要名譽作推動力,就算拿不到'最佳',但'最高收視'都是好好的榮譽,既然我們都在為公司打仗,何不增添一個獎以示鼓勵?愈近台慶推出的劇集呼聲就會愈高,因為記憶猶新,相反之前播出的高收視劇集最容易被以往。
其實編與導的同事,大多為公司服務2、30年,是真正長期為公司服務。參演電影工業,由於以導演作主導,編劇收入不穩定,沒有公司月薪制養活,大家的生存就是靠'最佳編劇'、'最佳導演'等幕後獎的名譽去推動,從而加強士氣。 ”
============================================================
葉廣蔭回歸TVB的首套劇集就是與添哥合作,奇情的《神探高倫布》,初年他們會再度合作,創作《巾幗梟雄3》,“今次在重點描寫人性方面,希望可以挖得更深,可能人長大了,創作思路有所改變。”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