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月15日星期日

【劇評】貓眼看港劇之《西遊記》

* 編按:
所以,即使黏著滿臉滿身的毛又熱又辛苦的他也要拍,
全因這個孫悟空是他一手塑造的,是他的情意結呀。

來源: 貓眼看港劇之原創版
作者: catzhou
日期: 2002年9月15日

貓眼看港劇之《西遊記》

一部六年前在香港轟動一時的戲,六年後才在中國大陸播出,不知道內地930劇場對於引進劇集具體標準是什麼,是因為六年前的戲相對來說比較便宜,還是因為此劇的確有值得介紹給廣大觀眾的意義?

這部戲就是TVB1996年製作、張衛健主演的《西遊記》。

在張衛健最新的一部大製作劇集《齊天大聖孫悟空》於7月10日在台灣播出的同時,大陸各地930劇場開始播出引進字號為[2002]***的《齊天大聖》,卻原來是1996年的香港《西遊記》。善意的揣測,更改後的劇名的與最新劇集相似,也許只是巧合;原來的三十集,也由於電視迷眾所周知的原因,引進後剪輯成二十集。究竟剪掉了哪些,catzhou不得而知,因為電視台930在播的時候,個人在電腦上看下載來的2002版齊天大聖。 96年版的,反正在不久的一年前看過VCD版,雖然電視也開著,不過沒有重溫到多少內容,現在的記憶還是看VCD版時留下的。

是一九九六年就知道香港的《西遊記》的,那時有大眾電視之類的雜誌報導廣東那麼萬人空巷在看香港的《西遊記》,報導中說張衛健主演,那時catzhou對於張衛健的印象僅是一部電視劇《日月神劍》和一首歌《真真假假》。央視版《西遊記》的經典意義深入人心,對於傳聞中顛覆經典、突破傳統的香港版,雖然好奇,但無緣一見。幾年後內地電視屏幕逐漸成為張衛健的天下時,catzhou才開始注意到張衛健,但真正喜歡上張衛健,卻還是因為張衛健在TVB時拍攝的劇集,《日月神劍》《我愛牙擦蘇》《追日者》等等。

2001年看1996年的《西遊記》,和在2002年看,時間上沒有多少差別,但和1996年時看比,差別應該很大了吧。 2001年已經過電影《大話西遊》和網絡文化的洗滌,96版電視版的故事和內涵在catzhou眼裡自然沒有多少閃光點,說實話,即便是一年前才看過,故事情節卻都忘得差不多了,沒有多少新鮮和感動,好笑的地方,想起來也只有在盤絲洞和女兒國這兩個單元里有幾處。可能如果在1996年時看,感覺會更好一些吧,但觀劇時間的差異,也未必造成效果的不同,比如83版《射雕》、92版《大時代》至今能看,就拿央視的舊版《西遊記》來說,也是至今仍有後來者無法逾越的優秀。

記得央視版首播時,電視節目很少,每週六才播一集,那時才叫萬人空巷吧,一集一個故事,有時是標準的45分鐘,有時是超長的一小時,單從每集時間安排上看就有後無來者的絕世感,後來的電視劇無一例外地剪成45分鐘一集顯然已歸於商業操作的需要了。而25集大結局後還有一個節目特輯,介紹《西遊記》拍攝歷程,這在央視播出的電視劇中空前絕後,特輯跟隨劇組重走當年取西經之路,從長安城到花果山、到火焰山到西方的天笠即今印度,所有外景均是實地拍攝,回憶一下片尾吧,《敢問路在何方》的畫面可比現在任何一個所謂的音樂電視都要MTV,每一句歌詞都配有師徒四人的形象造型和中國的大好河山,如此製作,在費用上是何等闊綽的手筆!而演員的片酬雖少之又少還是無比的敬業。故事絕對忠於原著、符合人物個性形象,神話故事也拍出許多令人感動的地方,比如孫悟空眼瞎的情節、被逐出師門的場面,此外笑戲集中在豬八戒身上,也算塑造了至今極度缺乏的中國喜劇電視屏幕形象。除了六小齡童和馬德華(呵呵,還記得原名叫馬芮,因為被人叫馬肉故名)的表演,其他神仙妖魔的造型和演繹也是精彩絕倫。現在想來央視舊版《西遊記》的微瑕之處,僅在於當時限於資金沒有完全再現取經路上所有的劫難、限於當時的技術特技有太假之嫌、以及唐僧換了幾個演員不夠統一。

不過catzhou並非完全懷舊、一味排斥後繼者,呵呵,自認對於影視的態度還算比較寬容,娛樂嘛,就像貓眼看港劇,其實也是追求輕鬆、隨意的觀劇後感,看劇和寫文字,無非都是俗務繁忙中的消遣,可與眾樂樂,亦自得其樂。

2001年看香港1996年的《西遊記》,故事本身的創意失卻新鮮,電腦特技馬馬虎虎。場面更是可憐、連觀音菩薩的紫竹林都找不到一片竹葉,居然是松樹林!劇中"大鬧天宮"的單元更是省了孫悟空在蟠桃園的情節,大概是因為香港找不到一個像樣點的桃園吧。

唯有劇中人物,因為都是看熟了眼的TVB藝人,居然在幾分親切中,還有幾分形像神似、宛如定身量造、如同本色出演,倒也難得。

江華到TVB的第一個角色唐僧,黎耀祥的豬八戒,麥長青的沙僧,沒想到突破傳統的故事裡,主要人物的本身倒是塑造得很傳統的,規規矩矩的按照原著個性,僅僅略加誇張以彰顯人物個性化。江華的唐僧嚴肅了點,可能對後來《苗翠花》裡的方德先入為主,對江華的感觀直到看過尋秦記才有所異樣。豬八戒則是瘦了點,單論造型,迄今為止港台的豬八戒形像都不能超過央視版,黎耀祥後來在《新楚留香》中飾胡鐵花,感覺還不錯。沙僧則傻了點,這個後來叫麥包的藝人倒有幾分有趣,曾在論壇看到有人說TVB若是拍水滸,此人是黑旋風李逵的不二人選。

各個單元里的主角,如陳妙瑛的白骨精,劉家輝的牛魔王,劉玉翠的小蜘蛛精,惠英紅的黃飛虎,印象較深(catzhou的意思是,對情節本身忘記得快,人物還是記得的,從這一點而言,不知是西遊記之功還是TVB之功,呵呵)。

幾個配角也很生動,如馬德鐘的二郎神、何美鈿的哪吒,龔慈恩的觀音菩薩,及叫不來名字的某位老生出飾的太白金星,這位太白金星,似乎是慈祥的代名詞,catzhou發現此人和張衛健特別有緣,張在TVB第一部演男主角的戲《黃金傳奇》中他演張的父親,張第一部創下香港收視紀錄的《老友鬼鬼》中他演冥界的太平紳士,張第二次在香港創下收視紀錄的《西遊記》中當太白金星,所有角色在劇中對張可說是頗加照顧,呵呵。

現在,輪到談西遊記的靈魂人物孫悟空了。如果說顛覆,故事本身倒在其次,主要是張衛健的孫悟空形象,"顛覆"了十年來六小齡童在catzhou心目中齊天大圣美猴王的形象。期間周星星電影版形像不算,本人僅喜歡那個時光和悲喜交錯的故事,人物除外。很奇怪從某個時候開始豬八戒會成為現代人眼中的寵兒,網絡小說裡從來都是形容豬八戒很英俊瀟灑,《悟空傳》的文字裡甚至加上括號註明焦恩俊飾,卻從來不提及孫悟空的尊容。大概是因為六小齡童的孫悟空形象實在太深入人心,catzhou自小收集的黑白連環畫則是用尖腮雷公臉來形容、而彩圖卡通版又是濃抹重彩像京劇臉譜。張衛健在1996年版的孫悟空,套用某人的一句話,原來猴子也可以是這麼帥地!第一眼看到時catzhou甚至於覺得很"驚艷",呵呵。

只是2001年看張版孫悟空,已經有張在98年之後的方世玉、不懂老師、韋小寶的深刻印象了,看方世玉和不懂還感受的到年輕的氣息,其他一些人物則有歲月風塵之感了,這時候看六年前張衛健那清澄明淨的眼神、英姿俊俏的笑容塑造出來的孫悟空,不免讓人感慨萬千。 96年報導裡寫的關於港版西遊記裡張衛健的搞笑花頭比如口頭禪、小動作什麼的已是視若尋常了,倒是那在某些人眼裡把猴毛皮囊一扒、儼然就是小帥哥一個的外表下,奕奕神采,顧盼生輝,眼神流露無比生動:大鬧天宮的叛逆不羈,蒙冤受苦的憤怒惱恨,被迫離去的黯然神傷,面對情絲的空明澄淨……。

這種感覺和六小齡童力圖再現猴性的逼真酷似、周星馳溶入小人物悲喜的誇張表演、或者任一風格的動畫形象完全不一樣,有點像擬人化了的猴子,有點像活潑跳躍的孩子,有點身邊像調皮詼諧的朋友,但最主要的,分明是那個神氣飛揚、張氏風味十足的孫悟空。如果說一提六小齡童就會想到孫悟空,那麼一提到英竣的可愛的孫悟空,想到的就會是張衛健。只是張版的美猴王始終遮掩不住明星氣質,不知是猴性不足,還是因為靈氣有餘,總之其為人所喜的優點,也恰恰是其為人所厭的缺陷。

2002暑期超重量級、超強卡司陣容的《齊天大聖孫悟空》,雖是台灣中視首播的,但製作公司天中似乎是香港註冊的,且明星陣容其實也是以香港藝人為主。據張衛健本人透露,齊天大聖會在2002年底前出粵語版,catzhou猜測港版可能會重新剪輯。在看之前曾經很期待,不僅僅是因為俗人一個喜歡看明星和PLMM,還因為看題目私底下認為劇情應會是西遊記前傳。說到明星陣容,在此部之前的《小寶和康熙》《新楚留香》已是讓人目不暇接,不過仔細數來,《齊》劇裡也沒有幾個catzhou真正喜歡的藝人​​,呵呵,只有幾位拍過電視的,李珊珊、呂頌賢、袁潔瑩和張茜。但沒想到劇情還是事關西行取經,本篇貓眼看港劇也就一併談一下最新的台版齊天大聖孫悟空了。

故事本來是很精彩的,catzhou看台灣網友打的劇情文章時還覺得很不錯。但不料等到自己看時,才發現有忍受不了的幼稚、肉麻和拖沓,取經的故事吧,該深入的地方不過癮,可一帶而過之處卻羅里八索,就像catzhou寫的貓眼看港劇,又臭又長不知所云,呵呵。

對於節奏起伏张驰的把握,的確是TVB版的好些。四十集的篇幅,居然時時有重複和回顧,和小猴子唱山歌,一次兩次也就夠了,非要來個十幾次,煩不勝煩。八千萬的投資,該不會是全用來付明星出場費吧,不是說都是張衛健的好朋友友情出演嗎?外景一律是沙漠,真懷疑取西經的路走了一圈還是沒走出沙漠。不是說有最新電腦特技嗎,連花果山也在沙漠裡,水簾洞那個景甚至還不如六年前TVB的。大場面的電腦特技嫌假,細節方面也不注重。最後到達西天,九九八十一難是羞於出口了,根本湊不了那麼多,結果只得借豬八戒的口在數一路上遇到了幾位明星妖怪。神仙不少,不過所有的事都是孫悟空自己搞定,連觀音菩薩也不需要,如來佛祖則乾脆是一座金像,連演員都省了。

呵呵,一口氣數落了這麼多不是,想想,或者編劇也可自圓其說。八千萬的投資算多嗎?拍不成四十集吧,所以只好靠重複和回顧的片段湊數,小猴子唱山歌,大笨像會跳舞,小朋友喜歡聽啊。沒走出沙漠和劫難太少,劇中也說了,取西經所走之路是非天非凡之路,有心則達,無心是永遠也到不了的。所以路上的風景和妖魔的數量也無所謂了。至於觀音如來等,不安排過多出現,一則是演員身價問題,二則也算是為了塑造悟空,一個大鬧天宮的的英雄怎麼可能在取經時還吃不消凡間的妖魔,撤掉各類大仙也好。

至於大部分明星演員,catzhou倒不覺得有多失望,不見得好,也不見壞。和96版比,只有張衛健是同一個演員,故難免有個比較。 2002年的悟空居然有了眼袋,真是讓人很#&@¥的事。不過這次孫悟空的服裝很不錯,TVB96版的相形之下顯得寒磣(本來不比倒也不覺得,呵呵),但化妝太張衛健了,猴毛底下的臉比似乎96版更加光滑,呵呵。雖然設計了很多口頭禪和造型,動作方面似乎不注重96版那樣搔頭扯毛的模仿猴性了,而是一率向帥到掉渣看齊,似乎像不像美猴王不重要,重要的是完全張衛健風格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其他人不說了,只說師門中人。老是自言自語的豬八戒,就是因為石斑魚配的音,害我在聽到930劇場裡孫悟空的聲音時很不習慣。一度也是周星弛接班人的葛民輝屈當一度也稱周星馳第二的張衛健的師弟,讓人感慨香港電影的不景氣,這個豬八戒,真的很煩耶,服裝也很糟糕,兩套一紅一綠,俗氣得很,和整出劇完全白色系列的畫面風格很不相襯。沙僧是李燦森,好像中拍過電影《香港製造》的吧,角色本身設計得不錯,可惜這位沙悟淨未免不夠偶像化,呵呵。夠偶像化的唐僧梁漢文,可惜角色本身又不夠生動、形像不太統一,時爾很像傳統的迂唐僧,時爾又有讓人驚奇的一面,唉,想想《悟空傳》裡的江流吧,這本是一個可以有很好發揮的人物。

希望粵語版重新剪輯,如果去掉國語版重複、拖沓、節奏緩慢的部分,雖然客觀條件不足、不可能成為經典,但娛樂大眾的效果一定要好得多。

最後還想到了音樂。央視版的背景音樂插曲已經不記得了,不過記得片頭曲的節奏和畫面很襯,片尾曲才是主題歌,"你挑著擔,我牽著馬"唱得是團體合作精神。 96TVB版的主題音樂和歌曲都很精彩,背景音樂總在恰到好處時響起;而主題歌和插曲,唱得則是孫悟空的情懷,詞以第一人稱的角度,演唱是張衛健自己,恍如真是孫悟空在唱起粵語歌來,據說該版所有歌作都是滾石唱片特意為劇集創作的。 2002版的主題歌《高高在下》,雖然有劉德華和張衛健合唱,還有R&B,不客氣得講聽來總像吵吵鬧鬧的NOISE,而劇中孫悟空老唱的大笨象會跳舞以及"靚女我愛你"的山歌,第一次好笑,第二次煩,第三次就躲之不及了。倒是片尾的《信徒》,林夕的詞加上張衛健的本嗓詮釋,倒有幾分感人。

緣何張衛健在1996版西遊記後還要再度扮演孫悟空?這一點catzhou最近才了解,權作好事者介紹如下。

出生於1965年的張衛健在1984年就獲得新秀歌唱大賽第一名進入了香港娛樂圈,​​可是一直沒有機會出唱片,在人才濟濟的TVB電視台跑龍套八年,直到有一天故意以少年輕狂的個性引起主管的注意,以無所畏懼、放手一搏的自信簽得拍劇五年的合約。 1991年和當時一線小生溫兆倫主演的《老友鬼鬼》創下演藝生涯中第一個香港收視紀錄後,當紅新人的他因為片酬不高成為1992-93年香港同時拍片最多最忙的電影演員,也許是因為年少無知或是遇人不淑,在無原則接拍影片、過多過濫的情況下被無情地從當紅藝人位置涮了下來。陷入事業低谷、感情又失意之時,張衛健選擇了去台灣發展。在台灣歌唱和電視方面小有成就之後,1996年TVB又看重他的內外條件請他回香港拍《西遊記》,獲得當年觀眾喜歡的最佳男主角獎並創下第二個香港收視紀錄。之後TVB準備續拍,張衛健提出條件要和台灣一樣,後又經人指點加高條件試探,不料TVB已單方面決定另換陳浩民拍續集,雖然此時張以放棄所有片酬以示誠意、力圖再度出演孫悟空,但TVB已不為所動,反而冷凍了和張剩下的合約。西遊記2換角風波使張衛健與TVB決裂,自由後1999年他為台灣飛騰拍了《少年英雄方世玉》第三度當紅,之後更攜一系列電視作品衣錦還鄉,但他一心要拍孫悟空,幾年裡一直尋找機會和投資人。終於在2001年得到台灣製作人楊登魁的大投資並於2002年完成明星雲集的大製作。

可能張衛健背後的這個傳奇故事,比2002齊天大聖孫悟空更要吸引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