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17年7月14日
來源: 文匯報
《大帥哥》令人期待
老實說,這套《賭城群英會》,真的不是本地年輕觀眾的「那杯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盛行的賭片,再配上數十年前最常見的恩怨情仇,就像一齣從「時間錦囊」撈上來的劇作。其中是旦哥(「阿叻」陳百祥飾)與十三妹(陳法蓉飾)的「116歲之吻」,更惹來大眾的訕笑,多少也反映了此劇如何偏離觀眾的口味。
《賭》劇的情節老套是實情,但在香港的市場看來,劇本優劣絕非判斷收視高低的關鍵。事實上不少人會奇怪香港人明知是爛劇,但為何仍有過百萬觀眾。「又要鬧又要睇?」大概是因為我們沒為意,本地主流觀眾看戲,是純粹「對人不對事」。一言以蔽之,只要演員有觀眾緣,即使情節再爛再老套,其實也不太影響觀眾追劇的興致。觀眾睇港劇,主要是睇人,而不是睇戲──這講法看似武斷,但在大台眼中乃是事實。故此他們近年製作「重頭劇」的策略,都只有一招,就是找一些有觀眾緣但久未露面的演員出山(當中歐陽震華的「使用率」最高,近年找黃秋生演《梟雄》最叫人驚喜,而不日播出的《大帥哥》以張衛健擔正最令人期待。)故此今次《賭城群英會》的宣傳重點,也是向觀眾打「感情牌」:謝賢、劉兆銘這些沒拍劇多年的資深演員再現熒幕,加上近年已大幅減產、卻又極具觀眾緣的佘詩曼主演,便成為此劇的最大和唯一賣點。
本來願意留守電視機前看《賭》劇的人,理應早已調整心態,一心只為看心儀演員。但大台棋差一着,找來陳百祥飾演情深意重的「是旦哥」。聲明在先,筆者其實頗喜歡看阿叻的電影,他在電影《鹿鼎記》演多隆一角,即使隔了廿多年仍叫人回味。但問題是阿叻只是一個具特定功能的演員,而非一個全才的演員──他飾演賤格、貪生怕死、自以為是卻什麼也不是的小角色的確是無出其右,入型入格。這歸功於他在戲裡戲外,均以生命提煉出這份獨有的戲味,但「副作用」是一旦他飾演別樣的角色,觀眾根本無法代入其中─《賭》劇中,阿叻無法發揮其魅力所在,反成為劇中的一根刺,每當觀眾想投入劇情時,一看到他,哪怕他是認真兮兮的樣子,氣氛也會被瞬間打破。
筆者在想,假如「是旦哥」改為曾志偉擔任,或可令此老套劇成為經典。曾志偉演笑片好笑,演悲情令人催淚,演奸角令人不寒而慄。那麼是旦哥與十三妹因為哮喘而觸發的「世紀之吻」,或有百分之五十的機會,能化腐朽為神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