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7日星期四

【網絡】葉廣蔭專訪: 筆尖上的人世

日期: 2013年3月7日
來源: 《上海電視劇》2013年第5期
雜誌圖片提供:狂愛kuangaiTVB

葉廣蔭專訪: 筆尖上的人世 (節錄) 

他曾投考過TVB的編劇訓練班,失敗之後又以一封文言文自薦信為自己迎來了入行的機會;他也曾從名不見經傳的小編劇開始做起,憑藉著天分與拼搏,後來坐到了編審的位置上;他曾以另類的手法打造出讓人耳目一新的《西遊記》,豬八戒的千世情劫還有那句膾炙人口的“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就出自他的筆下;他更曾在“離巢”並不是那麼盛行的年代毅然的選擇外闖,而今經歷了外面世界千錘百煉的他在掌握了一身的好“功夫”之後重返熟悉的地方來回報“母校”。

他就是葉廣蔭。從事編劇這一行是因為緣分,更是因為興趣使然,不然他也不會一堅持就是數十載,亦不會放棄高薪厚職的工作,反而回到了TVB這個工作量大、報酬少的地方繼續打拼。

“一個腦袋,情動萬家燈火;半點筆尖,寫盡百世滄桑。”這是葉廣蔭對自己的簡短介紹,這麼多年,他的腦海裡不斷地有精彩的故事閃過,再藉由一支妙筆從而“生花”出一幅幅氣勢磅礴的百世滄桑圖。透過感受葉廣蔭筆尖上的繁華人世,你會發覺人性的多變,而這也正是他創作過程中所一直堅持的。 “人性”是他在訪問過程中提到最多的一個詞語,葉廣蔭相信不管什麼時代、什麼題材的電視劇,只要在塑造“人性”方面讓觀眾有所共鳴,就一定能帶來心動的效果,而自己也因此融會貫通,因此他並不擔心寫了那麼多劇本會有江郎才盡的時候,他說:“人性是寫不完的,只要留心社會,再有一定的技巧,會不斷寫出新東西來。 ”

曾對神話故事情有獨鍾

細數葉廣蔭早期的作品,比如《他來自天堂》、《大頭綠衣鬥殭屍》等等,你會發現他很喜歡神怪、殭屍這樣充滿奇幻色彩的題材,葉廣蔭說:“這個是我以前的偏好,因為我從小就很喜歡看神話故事,像《西遊記》、《聊齋》等,還有一些民間傳說故事,我都看過。《西遊記》是我的啟蒙書,因為太喜歡,甚至有段時間我嘗試背《西遊記》,有一種痴的感覺。其實,直到現在我都很喜歡,我覺得很有趣,創作的空間也很大。不過我現在成熟了,我認為無論是面對什麼層面的觀眾,只要掌握到人性就好,因為人心是沒有分別的,電視劇是大眾的,最關鍵的是讓人有共鳴,觀眾有共鳴,收視自然會上來。像我以前最不喜歡的就是戰爭題材,但現在則認為這也是一個大時代的背景,更能夠突出人性,所以《巾幗梟雄之諜血長天》(《巾幗梟雄III》)就朝著這個方向進發。現在的我認為只要掌握到人性,不管是時裝還是古裝,任何題材的劇集都沒有太大的分別。比如說金庸先生用招式寫出人性,是他的武俠世界。現實題材當然也可以寫出人性,我現在反而非常有興趣寫現實題材,可能下一部劇就會考慮。”

說到神怪題材,就不得不提TVB曾於1996年推出的由張衛健主演的《西遊記》,在經典改編容易招來話柄的年代,該劇對原著較為顛覆的再創作非但沒有引起觀眾的不滿,反而讓大家津津樂道,尤其是黎耀祥飾演的豬八戒有著“最可愛”的美譽,甚至直到今天還難以讓人忘懷,然而葉廣蔭卻在自己的微博上寫過這樣一句話:“難產的豬八戒,昔日幾乎不能面世。”我問他這其中有什麼幕後故事嗎?葉廣蔭答道:“我創作的千世情劫差點不能面世,當時包括我師父張華標先生都很反對,他認為我如果非要這麼寫就不要叫《西遊記》了,因為豬八戒根本就不是這樣的。當時我很堅持,因為自己很熟《西遊記》,如果按照原著的角度,豬八戒一見到女人就動情,我覺得這樣太負面了,所以才產生千世情劫的構思,讓他在取經路上經歷自己的那些情劫。我的堅持,希望將人性的共鳴點寫出來,但是收到很多反對的聲音,當時豬八戒的前幾集戲份拍完之後都確定要剪掉的,幸好監製劉仕裕和製作總監曾勵珍小姐同意,最後才保存了下來,結果出來的效果很好。”葉廣蔭坦言因為這件事,自己當時都挺不愉快的,而這也算是促使他離開TVB的一個原因。

從事了這麼多年的編劇工作,葉廣蔭表示自己早年經常有寫不出東西的時候,現在的情況反而好了很多,而且越寫越快。他說:“很多人剛入行的時候都會遇到眼高手低的情況,當技術越來越提高的時候,每個老師都會讓我們先寫自己熟悉的人或事,但我覺得做編劇到了某一階段,其實是在寫自己的內心和經驗,所以做編劇要很關心社會,對各方面的知識層面要有廣泛的了解,不能閉門造車。”

至於迄今為止最滿意的作品,葉廣蔭離開TVB的時候很喜歡《西遊記》,他入行參與的第二部劇集《老友鬼鬼》也讓他很滿意,因為收視率高。然而當他做了這麼多年,尤其是在外面學習了這麼長時間之後,發現反而沒有所謂滿意的作品了。 “編劇是寫人性的,人性是千變萬化的。如何去看人性的共鳴點?只有讓觀眾感覺到共鳴,才能取得高收視,因為這樣讓觀眾透過劇集來宣洩自己的情緒,這方面是很困難的。”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