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09年12月20日
來源: https://zhenzhi.wordpress.com 北方陽光
人物: 張衛健 之 三
(續
上篇)
============================================================
本文分三部分,此為第一部分。本文不是介紹張衛健的。所有內容均代表本人立場,絕對主觀,毫不講理。
如果你也喜歡張衛健,歡迎跟我聊。如果你厭惡張衛健,我理解,但建議你不要看此文。
============================================================
| 戲 |
張衛健的演技雖然個人風格強烈,但依然有褪不去的港式風格,所以跟內地演員的演技似乎沒有可比性。翻回《老友鬼鬼》和《龍兄鼠弟》會發現年輕的他演技已經可圈可點,之後的提高都是基於此,加上他個人的很多獨創特點。他的演繹風格一直沒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他的演技依然是逐年逐個作品穩步提高的。
外形與年齡
張衛健的外表,應該是仁者見仁的水平。我覺得他長得相當不錯,五官端正秀氣,雙眼大而有神。看他年輕時與林志穎同台都不覺得輸什麼。尤其當時的女裝扮相讓人覺得他真該去演程蝶衣。但他天生娃娃臉,無論哪個年代似乎都不是大眾最接受的帥哥類型。加上身高確實太硬傷了,偶像派的路子走不出來。後來看《伙頭智多星》時總覺得吳鎮宇的鄭發身上有很多張衛健早期的影子。年輕時的他外形一身戾氣,狂傲不羈,於是很自然的走出混小子的路線。而30歲之後的十年他的外形算是最好的,年輕而有英氣,可演的性格類型和年齡跨度都最廣,也是他最成功的時候。
而說張衛健的戲,年齡確實是一個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問題。一直到現在,44歲的他依然在演少年,從《老友鬼鬼》算起,他演了18年的少年郎,這實在算得上一個奇蹟了。只能說老天確實賜給他一個非一般的外形,三十多歲時依然年輕得讓人覺得像小伙兒。即便無法消去眼角的魚尾紋,不懂和傻天謬也都裝嫩得讓人毫不反感,甚至覺得很可愛。他圓滑的光頭仔形像也幾乎成為一個像徵,讓人過目不忘。
一直到04年,39歲的小魚兒才讓我覺得他真的有點老了,不適合裝嫩了。不僅腰快沒了,連臉龐都變寬了。如果小魚兒這個角色早哪怕兩年接到,都會更好看。張衛健自己應該是意識到了的,所以40歲後較大程度的放棄了裝可愛的演法,但依然扮演的是少年。其實這也是無奈的事情。雖然我認為張衛健非常需要轉型,多接《阿有正傳》這種劇,但這種改變是相當困難的。我甚至覺得,任何一個演員轉型都不會面臨他這麼大的困難,因為他的戲路是獨創的,歷經二十年完善的,獨一無二的,而且是多部高收視率的劇集使其盡人皆知的。對大多數人來說,說起張衛健,就得是方世玉,就得是韋小寶,不是的話就很奇怪。其實陳大有已經算得上是成功的轉型了,只是他沒有堅持。但堅持下去也未必有什麼好結果,風險難以估量。這裡也只能祈禱他以後好運了。
眼神與眼淚
張衛健的演技為人稱道普遍都是因為他的眼神。印象裡眼神這麼有故事的人現在香港也就梁朝偉、張衛健和杜汶澤三個人。可能這是因為他個人的經歷實在太多了。方世玉還有一些戲過的情況,但到韋小寶時骨碌機靈的眼神已經被他運用自如了。像方天謬和如塵這兩個人物多數時候就是靠眼神去塑造的。而到了陳大有更是如此,因為這個人物少了他擅長的搞怪和各種肢體語言,劇情上也經常台詞稀少,只能靠他的表情和眼神帶戲出來。身世和心理越複雜的人眼睛里東西越多,當然就越不好演,於是演得好就越說明有演技。這就是為什麼我如此推崇如塵和陳大有的原因。不對比往往體會不到,簡單的比較就是兩個方天謬對手戲的時候。正因為他可以自由控制眼神裡的正氣和邪氣,天真和世故,機靈和穩重,他似乎也就自然而然的一人分飾兩角了。於是有了沈玉門和孟小花,有了精神分裂的方天謬,有了雙重身份的如塵,有了正常和失憶的張君寶、戴春寅和黃飛鴻,以及最近的劉福星和劉添爵。
除了眼神比較有戲,張衛健的眼淚也是讓人印象深刻的特徵。第一次感動是方世玉跪在昏迷不醒的凌小小床前說要帶她“去九蓮山頂看日出”的那場戲。當時只覺得自己是因為太喜歡小小所以才感動,但後來發現每一部張衛健的劇,都會哭,或者至少眼紅紅。於是才覺得他的哭戲真的演得相當的好。隨便想想,就有小寶為康熙和建寧,君寶為兩位師父和思容,如塵為弟弟和師父,孫悟空為紫蘭,小魚兒為一大票人,陳大有為倩雯,黃飛鴻為靜香等等等等。基本上好像沒有哪部劇他不哭的。瓊瑤不找他真是浪費了這麼發達的淚腺。其實我算看影視劇時很少哭的人,但每次看他差不多都會跟著哭。而且未必真的有多麼驚天動地的情節,只是他演得讓人太容易代入。這也是我總不願把他歸類喜劇演員的原因。真的沒見過他以外演喜劇還要這麼煽情的香港演員了。考慮他那一代香港喜劇電影的大環境,真不知道他是怎麼培養出來的。但也正因為如此,他的所有作品與其他喜劇相比,都要多了很多人性和人情,甚至在相當的長度內都無法算作喜劇。
故事與角色的正面性
99年之後的張衛健的作品,有一個普遍的共性,就是故事都是正面的,人物也是正面居多,即使反面角色也絕不是一般意義的壞人。而他所塑造的角色身上有很多非常優秀的品質,甚至可以拿來當德育教材。我一直覺得這一點是他的作品最值得稱道之處。他自己說過,自己的底線就是“黑社會、暴力、色情盡量少的出現”。少了這些似乎很吸引眼球的元素,他的作品自然就變得很正面,老少皆宜。他所塑造的多數人物身上的缺點都是小的瑕疵,是幾乎人人都有的共性,而且很容易被優點蓋過或者被人原諒;與此相對的那些優點幾乎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正義、誠實、孝順、講義氣、勇敢、機智、幽默等等這些特點在他的角色裡是非常常見的。誠然這些東西取決於編劇,不過顯然他挑劇本的時候是有相當明確的標準的。如果以後他真的自己做編劇,估計寫出來的主角也不會差多遠。像張君寶這種沒什麼特點的人為什麼讓我印象頗深,也許就是因為其形象的正面化。 (其實我相當喜歡君寶這個角色,只是一直整不明白原因……)我並不是要提倡增加電視劇的教育意義,我只是覺得且不論張衛健本人甚麼品質,至少在烏煙瘴氣的戲劇界有這樣的作品對整個社會毫無疑問是件好事情。
四段戲路
這個是我自己總結的,我覺得張衛健的戲路雖然總體上一直在喜劇範疇,但還是有一些階段性區別的。從《老友鬼鬼》起到96年的《西遊記》算是第一階段,這一階段他的戲路相當窄,幾乎所有的形像都是純情的問題少年(包括孫悟空也是,不過因為孫悟空的特殊性使其成了他的代表形象)。形象過於重複應該就是他電影票房最後慘到跌渣的原因。 98年簽到飛騰開始戲路就變為古靈精怪卻形象正面的古裝角色,故事也是關於江湖和朝廷,即使有變化也是基於此。他大批的經典形像都出於這個階段,也就是他最紅的那幾年。在飛騰時期他的戲路成熟,也通過大量拍片而鞏固了這個形象。不過他自己曾經說過這段時期有一半的戲根本就不想拍,是不得不拍的。這雖然讓他迅速成名並深入人心,但也造成他根深蒂固的搞笑形象,而讓幾乎所有的觀眾對他後來轉型的努力視而不見。與飛騰解約後,他的戲路在保持個人演繹風格的前提下有所轉變,加重了角色對人生道理的感悟,沈萬三、戴春寅、陳大有無一不是講述實實在在跌宕起伏的人生而非虛構的江湖武林。即使張君寶,也與他以前的形像有實質上的區別。不過這個階段他的喜劇風格已經催生了審美疲勞,加上他第一批影迷長大了,所以他的人氣開始出現下跌。但這些作品卻是他思想性最強的階段,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階段。後來簽約王晶,小魚兒算是一部好作品,可惜他年齡已大。近年的劇集質量則出現下降,他的機靈搞笑也少了,穩重多了,而戲路有點迷失。其實我始終覺得簽約王晶不算是明智的決定。這所謂的四段戲路只是一個分析而已,並非明水分界,很多重疊的部分。至於TVB的三部戲《齊天大聖孫悟空》《伙頭智多星》和《功夫足球》跟他在大陸的作品完全不一樣,港式搞笑加漫畫式情節,吵吵鬧鬧的,他的演繹風格也稍有不同。雖然香港演員跟張衛健撘戲要比內地演員合適,彼此都是粵語的對白順很多,不過我個人來講還是不太喜歡。不難看出他現在面臨一個艱難的階段,人氣顯然不能跟當年韋小寶時期相比,作品又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和話題性,在大陸時裝劇和軍旅劇這幾年越來越突起的情況下,未來真的是很難預測。
量產化與同質化
這是張衛健最受質疑之處。說白了就是“所有的戲都一樣”。其實我也覺得他實在過於拼命了,那幾年拍了太多的作品,雖然我覺得都還不錯看,但天天電視上都是你蹦來蹦去嘴裡劈裡啪啦的,肯定誰都會有審美疲勞。當然如果我們知道他的經歷就能理解當時為了還貸款他才這麼拼命,現在生活平靜了作品自然就少了。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他的風格太獨特了,獨特到往往聽一句台詞就知道張衛健又出來了。其實仔細想想,那些沒特點的電視劇的男主角們往往千篇一律,但大家卻可以接受,因為演員不同。張衛健又不能變臉,怎麼演也都是長這個樣子,像《奪標》宣傳時的關於張衛健的東西幾乎就沒有任何新鮮感,不過就是幽默加流淚。燕窩魚翅也不能天天吃不是。再加上他的風格本身就不是人人叫好的,於是很多人對他由膩味升級進而反感了。這就跟93年他電影票房的走勢是一樣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不過他的觀眾基礎已經很牢實了,即使人氣起落也都在正常範圍內。畢竟“花無百日紅”,沒有誰可以一輩子做一線的。不過其實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張衛健真的退休,那麼現今的電視劇界有誰可以扛起喜劇天王的地位。君不見大銀幕上星爺之後這個位子已經空了多久。所以即使明知張衛健同星爺一樣不可複制,多少還是希望他收個徒弟什麼的。
經典人物的重新塑造
不知道是因為喜劇角色太少,還是香港傳統就喜歡翻拍,張衛健二十年來演了很多翻拍角色。這一點也導致他備受質疑。隨手一數,這樣的角色就有方世玉,韋小寶,張君寶,孫悟空,小魚兒,黃飛鴻……再加上概念與周星馳重複的唐小順和鄭白(雖然內容完全不同,但在普通觀眾眼裡就會覺得Dicky在翻拍)而翻拍這個事情實在是吃力難討好。我覺得張衛健算是做得相當出色的,幾乎全部的翻拍角色都算得上成功。這主要是因為他已經有了個人風格,並且明白如何將其加在人物身上。所以他自己也覺得演翻拍角色沒什麼壓力。這裡要說一句就是那些斥責他毀掉經典形象(比如韋小寶) 的言論實在是缺乏思考,這些形象與原著不符的原因很明顯主要是因為王晶或者其他編劇。至少以翻拍來說,我認為其他演員很難達到張衛健這個高度的突破。
關於“周星馳繼承人”
前面提到了星爺。其實這個問題我都懶得說,但為了文章的完整性還是說一下。 “周星馳繼承人”是他92年進軍電影界時商人為了賣片而給他的一個稱號,因為當時他知名度不夠,屬於搭順風車的行為。而且實話實說那時候他的喜劇風格也確實與星爺一脈相承,不過仔細想想其實當時整個香港搞笑都是那個風格。作為一個後生仔,他的模仿和借鑒是很自然的。可惜就像很多稱謂一樣,這個稱謂即使過時了也一直跟隨著張衛健。其實稍微用點腦的人都看得出來98年以後他的喜劇風格已經跟星爺非常不同了,到04年的小魚兒已經基本沒什麼可比性。而且兩人都演繹了很多王晶的作品,在編劇相同的情況下能演得如此不一樣(比如韋小寶),實在已經很清楚的說明了問題。不過這個不同雖然很明顯,但堅持認為張衛健模仿周星馳的人是怎麼都不會改變看法的,所以這個問題就此打住,沒什麼可多說。最後說一下我眼裡兩人的區別,很簡單,就是真性情三個字。週的作品裡極少出現真正令人動容的感情,即使出現了,老實說看過那麼多星爺作品,我從未感動過,包括那個說爛了的大話西遊,只有《喜劇之王》讓我對人生稍微感慨了一下,這也是我最推崇的星爺作品。週的作品無厘頭非常極端,這也正是他的特點,是他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其作品的笑點所在。而對我來說,我更願意看張衛健,他演得實打實,搞笑的時候我會笑,又不覺得誇張得過分;而流淚的時候我會真感動,而且這感動真的印象深刻多少年都忘不了。但張衛健不知是不是心有餘悸,這麼多年了依然對進軍電影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既然兩人奮鬥的領域不同,這種區別就顯得意義不大了,反正都會看,一個看開心熱鬧,一個看開心感動。
| 配 |
現在說一下張衛健的主要搭檔。
首先要說的是王晶。他和張衛健合作了五部劇,分別是《小寶與康熙》《小魚兒與花無缺》《A計劃》《仁者黃飛鴻》《十大奇冤》。雖然張衛健成名並非因為他,但卻是他筆下的韋小寶讓Dicky大放異彩從而奠定喜劇天王的地位。可以這樣說,張衛健本身可以讓一部普通劇變為具備個人特色的精彩作品,而王晶可以讓其更上一層樓。但是,王晶的編劇十幾年來已經證明是忽上忽下的(或者說他本人是有時用心有時糊弄的),於是這些合作產品也是有好有壞,而且王晶的個人色彩嚴重,很多重複的東西。據說《十大奇冤》之後兩人合約到期,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個張衛健今年都沒有作品。我覺得兩人合作是很好的,但不應該連續合作。道理很簡單,張衛健一個人已經足以讓大家審美疲勞,再加一個更疲勞的王晶,豈不是演來演去都是一部戲。
然後說下演員方面。乍一想,會覺得張衛健的戲最大特徵是過於搶眼,這也是取決於他的演戲風格。他自己曾經說過:“喜劇是相當需要個人化的”。搶戲的事情,無論是劇本安排還是個人演繹,已經頻繁得不值一提。但是當我仔細研究的時候,卻發現可以跟他撘得起戲的人還是不少的。其中也不乏相當出色的。為什麼印象裡覺得非常少呢?我覺得這是相對感覺,因為雖然搭得上的人多,搭不上的卻更多。這也說明現在實力派真的不多。我覺得最強的應該是可以保有自己風格的前提下完美配合張衛健的演繹。總的說來香港演員在這方面有著先天的優勢,他們與張衛健撘戲也流暢不少。內地演員因為演喜劇始終存在台詞過硬的問題,所以感覺搭不上的多一些。
女演員裡搭檔最好的無疑是恬妞,她也是少數幾個演戲節奏和力度跟張衛健極為契合的人之一。而出演女朋友的人裡,張庭、林心如、李小璐、袁詠儀和柏雪都表現很好。這些人所塑造的角色的共同點就是性格外向、口硬心軟、能和男主角爭吵打鬧。也許這種角色比較容易跟戲。不過也有例外,李冰冰在機靈小不懂裡顯然就配戲比較差,不知是不是這個原因她後來才去演了秦思容這種更合她氣質的角色,而這個秦思容也是張衛健的情人裡非常獨特出彩的一個,因為她是他的殺父仇人,性格也冰冷嚴肅,完全不是其他小女人式的角色。張君寶的成長基本就是圍繞著對秦思容的感情。所以李冰冰這一次的表現就值得稱道得多。還有一個很獨特的人是范冰冰,她在張衛健幾部戲裡的表現都是不錯的。而與其他人不一樣的是她的表現往往並不會受到張衛健的影響,既不會被搶戲,也不需要吵鬧的台詞。她有自己的力量讓觀眾的目光關注,不得不承認很強。而他正牌女友張茜,演戲真的不能算實力派,自己演還算勉強,跟Dicky撘戲基本就是花瓶了。 05年之後幾部戲裡的女演員普遍都流於一般水平,劉園園李彩樺等人與他巔峰期的合作者相比都要差了點,頂多也就跟張茜相同水準。當然這跟他作品里女角色越來越公式化有關,但始終是一件不太樂觀的事情。
男演員方面,張衛健算是比較經常演男人感情戲的人了。但與女演員相比,男演員更容易被他拋下。一個最典型的例子是《新楚留香》裡與任賢齊對手戲的部分。如塵身為反派配角,在後面短短三四場戲裡把楚留香的光彩搶得一點不剩。任賢齊在張衛健面前的表演簡直可以稱為背台詞的機器人。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張君寶和易繼風身上,明明身上更有故事,也更有心理戲可演的易繼風居然被張君寶把風頭搶到盡。男配角里做得最好的無疑是海公公吳孟達。另外羅家英和黃一山也是毫不遜色。內地演員還真就沒發現誰能跟他搭檔得天衣無縫。至於跟張衛健感情戲最多的譚耀文,雖然在多達三部戲裡演他的最好朋友,但實在讓我喜歡不起來,感覺譚耀文演戲挺無聊的。相比之下,《功夫足球》裡只有一場對手戲的杜汶澤演得要好得多。其實為了平衡,張衛健角色的好友兄弟通常都是一身正氣古板寡言型的男子,所以被他搶光風頭似乎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 聲 |
跟大部分香港演員一樣,張衛健演戲是用廣東話的。香港演員在內地的人氣,跟配音演員關係相當大。試想如果沒有石斑瑜,又有幾個人會喜歡上周星馳。所以張衛健之所以有今天的人氣,方世玉和韋小寶的配音演員於正昌是有很大功勞的。所以這裡簡單說一下配音的事情。
我第一印像是劉傑配的孟小山,雖然劉傑這種實力派絕對能把角色身上的混混而純情的氣質表現出來,但他的聲線過細,台灣腔又太濃,顯得很彆扭。於正昌在方世玉裡的表現則非常驚艷,甚至我一度覺得張衛健就應該是這個聲音。 (劉傑曾經開玩笑說就是於正昌把張衛健搶走的)所以後來張衛健也會在沒聽過方世玉的情況下指定於正昌來配韋小寶。於正昌的聲音其實與張衛健本人還是很不一樣的,聲調稍高,聲線更接近少年的感覺。應該說到今天為止,都還沒有第二個配音演員可以像他這樣把張衛健的角色詮釋得這麼好。 04年之後,配音工作不再到台灣製作,於正昌也就難得再演繹張衛健了。當時接班的是葉清。感覺上葉清的聲音雖然偏粘了點兒,但褪去了台灣味,還算襯和張衛健當時那幾個角色。 07年又換了一個好像叫田波的人。他的聲線相比之下其實最接近張衛健本人,但是非常缺乏動感,比如配黃飛鴻的時候還很好,但到飛鴻失憶的部分就缺少了很多躍動感。當然其實國語配音員的選擇往往不是根據演員而是根據角色,所以不能強求。
其實說到聲音,最襯張衛健的當然是他本人的聲音。看過粵語版他作品的人肯定都能深切體會到。雖然他的聲音偏低沉,不夠少年,而且鼻音很重,舌頭也沒有配音演員轉得利索。但是畢竟戲是他演的,所以台詞裡的感情最到位,尤其是抑揚頓挫和尾音的處理,即使於正昌已經表現相當好,還是不及原音。 (可對比張君寶給明道紅講故事那場戲,很典型。)可惜他的很多作品都是港陸合拍,看國語粵語都有人不是原音,實在是很彆扭的事情。如果你是Dicky影迷的話,那一定要聽一下粵語版的作品。
| 人 |
雖然是說人,但我又不認識張衛健,了解的一切僅限於媒體。儘管張衛健在鏡頭前的表現感覺已經很真實,但媒體始終無法反映一個真實的明星為人。不過這並不妨礙我們去看到一些值得說的東西。
其實遠在99年,張衛健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娛樂版上的介紹:“三起三落”的人生。我一直覺得他的人生經歷要遠遠精彩過他所演繹的那些故事。我想,熟悉他經歷的人都會明白為什麼他像玩命一樣拍戲,為什麼他演繹的人物都有“堅強”這個性格特徵。我真的很難相信一個唱歌冠軍會隱忍的跑八年TVB的龍套,會堅持在自己不成功的事業裡十六年而等待一飛沖天。你知道十六年有多長麼?當你了解了他的經歷,就不難理解他很清楚的把拍戲當工作而不是什麼藝術創作的原因。可是就是這樣一個把演員作為賺錢養家職業的人,卻有著整個香港絕對數得上的演技,而且成功的把個人風格發揚光大到無人不知的地步。 他的敬業幾乎是一個標誌,《小寶與康熙》裡-零下18度脫光撲進雪地不過是一個典型的折射而已。他身上值得說的東西太多了,真希望拍成個電影。
他有兩個我覺得很優點的地方,一個是孝順,他說過很多次“百行孝為先”。這當然與他的家庭經歷有關,值得褒獎。另一個是對待愛情比較認真,這一點我還是很佩服的,作為一個娛樂圈的人,能與圈內人愛得這麼高調還堅持走到結婚的人真是罕見。
從很多訪問裡能感覺到他挺實在的,有什麼說什麼,不會過分謙虛也不會誇誇其談。感覺上他就是個普通的男人,有點大男子主義,有抱負,有情緒,不過感情上比較細膩,既不是韋小寶也不是張君寶,似乎跟陳大有比較像。總之他本人很真實,甚至可以說很平凡,並不是戲裡那麼理想的形象。用張茜的話說:“他只有工作時才顯得聰明。”
其實我不太關心他實際是個什麼樣的人,我覺得能演出這些作品的人心地是不會壞的。只希望他能一直演下去。
| 結 |
這大概是我寫過最長的文章。兩萬多字寫一個人,也算對得起張衛健這個我年少的偶像了。我確實算不上什麼鐵桿影迷,只是喜歡看他的作品加上輕微強迫症而已。我還是那句話,張衛健這樣的演員,是很難得的,或者說獨一無二的。少了他,影視界會少很多東西。但是現實就是現實,即使觀眾願意持續買賬,時間也不允許他一直活躍下去。如果他不轉型去搞藝術型,那麼喜劇的路只會越走越窄。但是就像我曾經說過關於陳輝陽的話一樣,其實無論他將來如何,我們都應該感謝他曾經帶給我們的歡笑和感動。而我們喜歡一個人,不是因為他會帶來什麼,而是因為他帶來過什麼。今天的張衛健雖然並非巔峰期,生活上也多少有些不順意,但還是希望他家庭和睦,將來一路走好,可以完成自己心裡的那些目標。而無論將來如何,希望他永遠可以開心的唱: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虧我思嬌嘅情緒好比度日如年,雖則我唔係玉樹臨風,瀟灑倜儻,但我有廣闊嘅胸襟加強健嘅臂彎~。
(全文完)